manbetx万博 > 万博新闻

自由贸易一定是有益的吗?如果是为什么美国会开始走向孤立?manbetx万博平台

  @温义飞已经把比较优势理论下的分配问题说的很清楚了,在这里我想说另外两点,即便是不考虑利益的分配问题,把国家看作一个整体,自由贸易依然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

  1. 假定一个发达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然后发达国家有一个高污染的行业。因为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比较规范,所以会对这个高污染行业收取很高的税,于是这个行业只能生产出有限的产出。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该行业的高污染的本质,所以这个时候政府高收税是强制企业对自己的污染负责,也就是所谓的庇古税,内化了外部性,这是对社会福利的改进。

自由贸易一定是有益的吗?如果是为什么美国会开始走向孤立?manbetx万博平台(图1)

  但是这个行业内的企业可能不那么开心,于是他们就寻求外包,把工厂开在了法律法规不那么健全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了法律的约束,这些企业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出很多的产品然后销售到全世界,但是由此产生的环境恶果,就丢给发展中国家给承受了。

  这种情况下的外包,在不考虑劳动成本的差异情况下,其实就是这个行业内部的企业利用国家之间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套利行为,强行的“外部化”了本来已经内化的外部性。这显然是会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的,还不如不外包。

  2. 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博弈中其实也并不完全是弱者,自有一套另外的方法。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往是高利润的部分被发达国家所占据,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只能靠出售劳动力和原材料。也就是发达国家吃肉,发展中国家喝汤。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吃的“肉”来自于发展中国家。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己光脚不怕穿鞋,就可以可着劲的折腾了:可以大举借债,可以大兴土木……

  反正如果发展中国家乱了,发达国家会少赚很多钱,那么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在国家的政策和建设中肆无忌惮的承担风险,借本来不该借的债,建本来不该建的项目。反正如果侥幸赚了,钱是我自己的,如果我亏了,那么发达国家少不了要给援助,兜着底。不然我真的倒了,固然我是没有汤喝了,发达国家的肉也消失了。这就是因为主权国家之间,一方无法彻底的控制另外一方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后果,而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会让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采取过于冒险和激进的政策。

  在欧债危机中,虽然希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无可否认,希腊和德国、法国这些欧盟大佬相比确实弱很多。而希腊加入欧盟之后,就敢于大举借债,而后经济危机发生了还不起怎么办?一边耍赖,一边要德国替它还账。反正你德国不替我还的话,我就退出欧盟,退出欧元区,到时候欧元震荡,受损的还是你德国最严重。

  上面两个例子其实都反应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其实呼唤的是行政全球化,财政政策全球化和货币政策全球化。过去十几年的全球化大潮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的,美国作为冷战之后的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事实上的世界警察,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相当的政策影响力,而美元也是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可以说是部分的缝合了上面提到的行政、财政和货币全球化的问题。所以克林顿时代全球化的繁荣,和当时美国一超独大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随着美国的相对地位在逐渐的下降,全球化出现问题是迟早的事情。在之前的一个答案里面,我就说过,经济学教科书里面的那些背叛和困境,最容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看到——因为现实的经济中,在个人和企业这个层面,我们有很多可以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解决承诺力的方案和工具,比如签合同,比如雇监理等等,因为现实中我们总是不难找到一个权威第三方——或者是政府、或者是法院的存在,来保证双方能够按照条约执行,并且给毁约方惩罚。

  而国家和国家之间是没有第三方强制力量的,唯一能够制约的只有信誉,但是信誉长期来看是也是可以有意识的加以利用和操控的无形资产。强国与弱国之间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只能通过强国对弱国提供恰当的激励,才能达到次优的结果,而这个强国因为无法控制弱国,对弱国付的信息租金,也是有可能大于强国完全不外包的时候所产生的额外成本的。

  就拿不久前的大选来说,希拉里和特朗普,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对目前美国因为自身实力下降所造成的全球化困局的两种解决方案:

  希拉里的政策是在弱化国家的边界,强化公司的作用,其实就是放手让公司进行全球化的运作,以此来加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减少因为政策、货币等方面所造成的摩擦;

  特朗普的政策则是孤立主义,强化国家边界,政府引导公司把外包的业务回流一部分,舒缓国内的政治压力,划清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界限。

  从世界总福利的角度来看,两种方法运作的好的话,都能够对目前全球化中产生的问题起到一个改进的作用,但是希拉里的方案主要体现在对总量的改进上,而特朗普的方案则还包括了对美国中下层劳动者利益的再分配。

  英国退欧,美国修墙,TPP止于襁褓,NAFTA重起波澜。半个世纪来人类贸易自由的脚步,忽然在近两年缓了下来。经济学里备受推崇的自由贸易理论,近来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在十七世纪以前,人们对于贸易的认知还非常朴(愚)素(蠢)。当时的人认为,国家财富就是国库里的钱。所以国家应该尽量多的把货物卖到国外,换回金子银子。如此一来,所有的国家都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为了贸易顺差不惜发动战争,硬是把国际贸易搞的跟卖切糕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重商主义。美剧《权利的游戏》里的财政大臣被叫做Master of Coin,财政就是金币,可谓颇得深意。

  直到1776年,亚当斯密以一本《国富论》颠覆了旧的认知。他指出,国家的富有并非取决于国库里堆着的钱,而是要看百姓的生活水平,所以进口外国货不一定是坏事。比如一个国家擅于生产手机,另一个国家特别会拍电影,那么手机国与其自己强行拍电影,不如多生产几个手机去换电影看。如此一来,电影国有了好手机用,手机国也有好电影看,国际贸易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两国皆大欢喜,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这本《国富论》在重新定义了国家贸易之余,还顺便开天辟地的创造了经济学这门学科。亚当斯密也因此被奉为经济学始祖,经济专业期末考试前拜拜此书,颇有神效。传闻说亚当斯密儿时曾被吉普赛人贩子拐走,差点难返文明社会。经济学专业险些被几个人贩子整没了,打拐迫切,此亦一例。

  再后来,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上更进一步,开创了相对优势理论。这就是说,世界上不光有手机国和电影国,还有伊斯国之类毫无特长的选手,他们也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为,伊斯国虽然干啥啥不行,手机和电影都不及格,他造手机只有20分,但是电影却勉强能拍到59分,那么他最好还是尽量多拍电影,卖给手机国,换回59分的手机。虽然还是很差,但是总比他自己造的好。

  因此,在理论上,每个国家都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贸易就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利。货轮越大越光荣,关税越低越自由。

  二战之后,经济学家进一步推波助澜,呼吁说贸易不仅能创造财富,而且还能带来和平。国家之间有摩擦就是因为贸易不顺畅,反过来生意做得开心就不打仗。秉承着这个理念manbetx万博平台,各国在战后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并在后来进化成WTO。再加上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日渐开放,人类在21世纪初达到了前所有为的融合,国际化发展到了一个顶点。

  各国分工明确,各展所长,确实让全人类的总财富增长了。然而,即便放牛娃放得一手好牛,他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当地主,不必再放牛。阻挡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就是这种不甘。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发达国家擅长科研开发,产品的附加值高,又擅长资本运作,靠投资就能获得收益。高举高打,钱多事少离家近。资源国家以卖资源维持生计,工业产品全靠进口,老天赏饭,勉强度日,难有成就。最惨的是没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有机会利用国际贸易开始工业化,但只能靠干脏活累活赚点外快,然后去发达国家买高科技产品。

  凭什么呀?我们也不甘心光喝汤,我们也想吃肉啊。如果没有进出口限制,落后国家的工业和科研完全没有起步的机会。如果只是手机电脑之类的产品也就罢了,如果没有自己的军工产业,即便想关门提高关税,出东门而逐狡兔,亦复不能。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汽车市场始终还在保护国产汽车。

  不光是后发国家不甘在全球化体系中永远呆在下游,发达国家自己内部也有分化。毕竟,高科技和大资本在美国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自由贸易一开,电影和音乐能卖到全世界,科技公司都在中国和越南设厂,华尔街大鳄的全球资本布局就更不必提了。但是命不好的蓝领工人就会被迫面对穷国工人的竞争。

  诚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是就算是托尼斯塔克也只有一张选票。你是电你是光,四海八荒你最能干,但是你无法对抗民意的不甘。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特朗普声音最大的,就是那些能在全球化中受益的群体。孤立主义一来,高富帅行业都不好过了。

  前几天在《公孙龙子》上看到一个故事。楚王在云梦泽打猎时遗失了繁弱弓和忘归箭,侍臣要去寻找,楚王阻止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如果人人都有孔子这样的国际主义精神,自由贸易和英特纳雄耐尔恐怕早已实现。然而,楚弓楚得才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总的来说,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客观上增加了全人类总体的财富,但是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平等,发达国家的领先行业从中受益,而落后国家和传统行业则从中受损。

  这样想来,越帅就越喜欢刷脸竟然是标准的经济学思维,我恍然大悟,嘴角微提。

  正如很多答主提到的自由贸易整体上会提高社会福利,但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并不均衡,由此带来大量loser

  理论方面,很多人提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H-O理论,我从企业异质性角度补充一下自由贸易中loser的来源。

  从出口国的角度看,根据Melitz(2003),由于贸易固定成本的存在,只有一部分高生产率企业才会进行出口,贸易自由化降低了出口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一部分次高生产率的企业加入到出口行列中来,从事出口的高生产率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从而提高产量,占用国内有限的资源,提高实际工资,原先一部分低生产率企业由于无法承受上升的成本,从而退出了市场。另外,进口产品也加剧了国内竞争,更不利于中小企业(这一影响渠道在melitz模型里没有体现)。

  从进口国角度,Antràs, Fort & Tintelnot (2016)基于EK模型分析了企业进口来源决策及其经济后果,根据他们的分析,由于自由贸易消除了进口贸易壁垒,进口中间品价格下降,高生产率企业或者大企业得以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低生产率企业或中小企业由于,贸易固定成本的存在(这些成本可能来自寻找交易伙伴、法律制度差异甚至腐败),难以进口中间品,从而无法获得自由贸易带来的成本降低,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甚至被淘汰。下图是中国进口对美国不同规模企业销售额的影响,可以看出,大企业销售提升显著,中小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

  综上,自由贸易会制造大量loser,大量中小企业会被淘汰,由此带来失业、贫富差距扩大和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可忽视,对于这部分人而言,自由贸易无异于洪水猛兽。

  自由贸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甚至一个街区而言,都是有人获利有人吃亏的。

  最简单的例子,你家门口本来就一个卖早点的,于是整栋楼的住户都在他这里买早点,他自然可以把价格订得高一些,可以做早点的速度慢一些,自己过得舒服一些。但是有一天,自由贸易来了,来了另一个卖早点的跟他一起摆摊儿,而且这个新来的卖早点的为了和他抢生意,做出的早点更好吃,价格更便宜,速度更快,于是原本这个卖早点的就只能更加努力地做早点,并且一并压低价格,最终利润肯定比以前低。

  现在如果有个居委会主任候选举人跑出来,给那个原先卖早点的说:“你如果把票投给我,我就把新来的那个赶走。”这个卖早点的肯定连声答应。但是如果居委会主任候选人问那些楼里的住户们,究竟是两个卖早点的好,还是一个卖早点的好?这些住户们毫无疑问会选择两个卖早点的,甚至应该来更多卖早点的。

  你看,就在这么微观,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下,是否引入自由贸易都有如此大的争议,何况一个国家。

  从中国到美国的人基本没有几个没抱怨过美国物价高的。中国路边摊吃一顿7人民币,美国7美金,价格差7倍;中国出租车起步价14块,美国10美金,差5倍;前段时间,给我们房子修个水管,水管工开着崭新的宝马来的,一个小时50美金的人工费,修好了还得支付100美金,我在国内,水管工修好为止,修好了收150人民币;更有甚者,我曾经打电话找回收公司来我家门口回收一个queen size的床垫,那边要价90美金--我支付给他们90美金,相当于630人民币,他们把床垫给我运走;之前知乎上有个在国内工作的码农大哥说,我现在的编程水平,可以吊打美国工资是我2倍的程序员,我一算,可不是嘛,他年薪20万人民币,在国内算是高阶码农了,相当于他两倍年薪的程序员就是40万人民币,也就是6万美元出头儿,这个工资级别的美国码农的水平可能还不如中国大专水平培训出来的低级码农,放在国内工资大概是5000多人民币……你们算算这人力成本国内国外得差多少?

  但是很诡异的是,与这些人力成本相对应的物质产品,在美国却是出奇地便宜:3升的可乐可以卖到0.99美金,也就是7块人民币;“哥伦比亚”的羽绒服100美金拿下,比在国内便宜了40%;Iphone7 只用650多美金,比国内便宜个15%;一口大炒锅,沃尔玛买的4美金;一大盒鲜牛肉,7美金……

  在美国这个开放经济之下,为啥人力产品和物质产品价格差距这么大?因为这两类东西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大部分人力并不能跨国界自由流动,物质商品却可以。于是,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人力劳动的市场因为美国的人口有限,以及其他高薪就业岗位作为替代品,不得不把价格也提得很高,以吸引劳动力来工作;需要购买物质产品的市场,面对的却是整个世界各国生产的产品蜂拥而来,这些产品之间相互竞争,最终价高质次的都被淘汰掉了,留下的都是价廉物美的。

  于是买早餐的那个故事的放大版就来了,美国的出售人力的劳工(服务业),不用担心全球化把自己的饭碗抢走,因为美国有国境线,外来劳工难以进入和他们竞争,除了非法移民;美国的制造物质产品的制造业劳工,恨透了全球化,因为自由贸易让更多的产品进入了美国,偏偏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甚至很多企业开始直接让中国工人帮他们生产产品,于是美国的制造业劳工的工资要么就不涨了,要么企业就破产了,制造业劳工不得不转战服务业。

  于是川普就跟这帮人说,我帮你们把中国生产的商品赶出去,这就是反对自由贸易。(其实这里中国只是一个生产廉价商品的代称,美国除了中国还与很多其他廉价商品的进口渠道。)

  但是故事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美国人,本人既是一个生产者,也是一个消费者。他们把中国商品赶出去了,他们就失去了便宜的商品,只能使用价格贵得多的美国劳动力制造的美国商品。这些商品会贵到什么程度呢?看看那些在美国的原本不能跨国界流动的商品的价格就知道了。但是川普并不会跟川粉以及这些制造业工人们说:你们平日里买的相当一部分商品会大涨价哦,而且由于你们的工资已经很高了,你们的工资涨幅远远不如这些商品的价格涨得快哦。还有,由于商品价格太贵了,人们都会减少对这些商品的消费,尤其是那些对价格最敏感的中低收入阶层。最终,大家都进入“禁欲”状态,可能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也促进不了多少就业。

  你要说那些制造业工人的福利因此被维护了吗?生活真的会变好吗?美国人的生活真的因此变好了吗?

  自己去问问当年嫌弃美国施工队效率太低、施工质量太差,多次不给工钱的川普呗。

  =====最后决定关闭评论了,又得闭关看论文了,如果有人评论我老忍不住想回复====

  早期资本主义并不崇尚纯粹的“自由贸易”,而且一直到斯密时代,“自由贸易”理论都不占主流。

  很简单。因为早期资本主义需要大量的硬通货流入国内,而纯粹的“自由贸易”是有可能损失国内硬通货,甚至打击国内产业的。

  事实上,英国在18世纪登顶之前,国内至少经历过两轮大的变化,分别是12-15世纪的转型,以及16-17世纪的原工业化和近代国家体系的建构。

  早在13世纪末,英王爱德华一世就采取了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措施,保证和维护了英格兰货币流通的良好声誉,进而促进了英格兰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并为其军事征服和司法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由于英格兰新铸造的货币有着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很受欧洲大陆诸国的欢迎,因此欧洲大陆的商人带着本国的货币和商品抵达英格兰进行贸易,这样就使得英格兰的货币出现外流的现象。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爱德华一世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从1291年开始,任何人不准携带被削剪过的货币和伪币进入英格兰,更不允许在英格兰国内贸易中使用。

  为了改善当时的货币状况,1299年,爱德华一世颁布“斯特普尼法规”(Statute of Stepney),禁止货币的输出和金银餐具的出口,并规定外国商人只有把本国货币兑换成英格兰的货币时才能进行贸易。从1300年4月10日开始禁止外国货币在英格兰流通,并进行货币重铸。

  这次重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格兰的货币状况,为英格兰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国王对苏格兰的征服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此外,由于英格兰货币的良好声誉,西欧诸国在国际贸易中也开始使用英格兰的货币,英格兰也因此成为整个西北欧的货币供给者。

  良好的经济贸易环境,恰恰需要稳定的货币体系。维持了英格兰货币的稳定性是爱德华一世时期最主要的成就之一。

  由此可见,中世纪的英国,并不是对贸易”放任自流“,而是要保障国内的硬通货供应,限制货币流出,并且同时扶植国内的毛纺织业。这是一种拥有较高效执行力的体制。

  到15-16世纪时,在历代英王的着重扶持下,英国的毛纺织业已经基本成型。

  而到了17-18世纪,英法普鲁士,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都开始实行重商主义,简而言之就是高关税和培育国内产业,加速硬通货如银币等流入本国。

  《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三 记载:“患在于钱之荒,而不在于钱之积。夫钱贵则物宜贱,今物与钱俱重,此一世之所共忧也。蕃舶巨艘,形若山岳,乘风驾浪,深入遐陬。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

  也就是说,宋朝的贸易量越大,反而越赔本,这和近代欧洲列强的殖民贸易以及工商业资本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组织,直接决定经济运作的模式。

  这种傻大头式的”放任自流贸易“,使得本国的银币铜币大量流出,manbetx万博平台国内硬通货不足,最后只能印纸钞。但宋朝这种严重缺乏国家能力的朝廷印钞必然导致恶性通胀。

  另外,真正“崇尚”自由贸易的,要到19世纪的英国了。但这是因为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要搞自由贸易肯定是英国沾光,毕竟英国的产品最多最丰富。

  而此时的德国和美国并不是什么“自由贸易”,同样是高关税和高投资拉动国内产业发展。

  因此,关于”自由贸易“和”重商主义“的探讨,其实大多数都流于表面,却忽视了背后的国家执行能力,以及国家建构的问题。这是有必要点明的。

×

关注manbetx万博